笔趣阁 > 大唐之略伐天下 > 第44章 童生科上中文魁

第44章 童生科上中文魁


薛令之看着李略的神情,点了点头,微笑不语。为了给东宫储备人才,不至于太子无人可用,不拘一格,使些小手段也是值得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下一刻,让人意外的情况出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。”李略犹豫了一下,还是开口道:“对不起,我恐怕很难答应!”

       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让薛令之脸上的微笑顿时凝固,房间里的气氛一片死寂。接连两次被李略拒绝,就算是“东宫侍讲”也难以释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什么?”薛令之终于忍不住道,眼中满是茫然。若不是遇到真正爱惜的人才,以他的身份是不会这么拉下面子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来到巴蜀,其实他是不报多大希望的。不过,事实却让他出乎意料的惊喜。不管是“儒者四心”的悟性和智慧,还是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”的少年志向和报负,都让他激赏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“落花有意,流水无情”,在帝都做了十几年的侍讲,却没有想到会在一个小小的“学子”身上碰到钉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略心中叹息一声,他能感受到面前长者那种提拔后辈的至诚之心,只可惜,从一开始他的志向就不在文道,学文只不过是无奈的折中之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,不是学生孤傲。只是学生志不在此。”李略说着心念一动,一阵浓烈的血气光华立即从皮肤下喷薄而出,在房间中极为醒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原来如此。”薛令之看到那浓烈的血光,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禁不住深深的叹息一声,一片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李略显露自己的武道修为之前,他多少还是抱着一些希望,认为李略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。不过在其展露体内的武道血气时,薛令之已经彻底明白了他的志向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大唐开疆拓土武道兴盛,这是不争的事实,毕竟自古以来军功为大。李略醉心武道,无心于此,这也是人之常情,没有人可以指责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薛令之的心中还是有些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略,你应该是在准备参加不久之后的武科举吧。”薛令之沉吟片刻后,道:“我知道你的想法,如今朝廷拓疆,你不想学文而想习武也是常情。拜师的事,我也不强求。不过,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个请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略讶然,不过还是答应道:“先生请明言,如果能办到,学生绝不推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平心而论,眼前的长者确实对他厚爱有加,李略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,只能老人的要求不过份,李略都不会拒绝一个对自己充满善意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略,你的悟性极佳,资质也不错。一个人独自摸索就能写出如此富有灵气的文章,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。你现在认为武道比文道强,有前途,我也不反驳你。我只是希望你在修习武道的同时,不要拉下文道就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要求合情合理,就算李略也无法拒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放心,学生自当从命。”李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,好。有你这句话就够了。”薛令之闻言双眉舒展,笑了起来:“来,来,来!难得今天高兴,我也有件礼物送给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着,从袖中取出一块巴掌大的令牌,轻轻放到了面前的桌子上:“这是东宫的令牌!日后若是来了长安可要来找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先生美意!”李略接过令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略,我之前问你的事情,你先别着急回答。你看这样如何。这次参加武科举,如果你取得了名次,榜上有名,我也不阻拦你;而如果你失败了,没有在武科举中取得名次,那么按照朝廷的规矩,就要再等三年,那个时候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,也证明你并不见得就适合武道。那时候,你再跟从我学习文道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薛令之说到底他还是有些不死心。难得遇到一个看得上眼的,就让他这么轻易放弃,心里总是有些不心甘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略默然。这次的武科举对他意义重大,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,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无论如何,我都要成功!”李略狠狠的握紧了拳头,暗暗对自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薛令之说的合情合理,但是对李略来说,这次报名参加武科举,寄托了他太多的期望。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,他根本不想去思考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让我再好好考虑吧。”李略道。他不是轻易认输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也好。”薛令之笑了笑,并没有进一步逼问。李略的这种性格也是他欣赏的地方,若非这种性格,也写不出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”这样为主题的策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至于这次的文试名次,刘珣他们已经事先拟定,就是你们三个,而没有意外的话,你就是这次的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薛令之说完一笑,从袖中怀出一张印有朝廷信戳的信纸,一边飞快的提笔签上自己的名字,一边低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没有问题,这个结果明天就会公布出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,如果可以的话,能不能延迟一段时间,公布榜单的结果?”李略怔了怔,突然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为什么?”薛令之闻言一怔,手中毛笔停下,诧异的抬起头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童生试的魁居然主动要求延迟公布考试结果,这样奇怪的事情以前还从未有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…这涉及到了学生的一些家事。”李略犹豫一下,还是说道

        “哦。”薛令之笑了笑,没有追问究竟是什么事,只是道:“这件事情之前还没有过先例,不过,尽管如此,只要不违反朝廷的形制,都是没有关系的。童生试只取最后三名,实际上就是你们三个人的事情。如果你能取得其他两人的同意,这件事情我倒是可以做主,替你网开一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文科举并没有规定结果公布的时间,只是有一个约定成俗的习惯,一旦结果确定,就要尽快的选择合适时机公布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略的要求虽然有些奇怪,但只要整个考试的结果公开公平公正,那其他的就是一些旁枝末节,倒也算不了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先生。”李略躬身一礼,很快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院子里,卢临和杜博也是聪慧的人,听到李略的请求,立即明白眼前这位恐怕就是这次的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恭喜李兄!”两人拱手一礼,同声贺道:“至于李兄说的事,只是小菜一碟,我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已经确定榜上有名,公布时间的早晚并没有区别,如果能以此交好一位文试的魁,自然是大大的划算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两人的肯,这件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件封一会儿我会差人送到州衙那里。只等刺史确定后,我就可以请求他将童生试的奖励提前送给你,这样应该对你在武科举中的表现有所帮助。”薛令之捋了捋须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文试的公布时间虽然推迟,但奖励还是会正常放。虽然薛令之也希望李略在武科举中落选,这样李略就可以顺利成章的跟着他学习文道了。不过在这种事情上,他还是不会动手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,李略从那儿离开,心中还是久久难以平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终于成功了!”李略望着天空,叹息一声,长长的舒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这一天,他准备太长的时间了,当听说他是这次的文试魁的时候,李略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,只觉得所有背负的东西,都释放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在放松之后,李略感觉到的却是难以言喻的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文道注定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匆匆而过的风景,是那种难艰处境下的产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从一开始,李略想要的都很明确,那就是强大的力量。而这一切,孱弱的文道注定都无法给予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是天宝元年,但是他却知道十四年后的“安史之乱”,可乱世的前夜总是最繁华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待武举开考的日子里,李略过得相当平静。每天在瀑布边,除了修练武功还是练习射猎弓箭。

        武举来临之前,每个人都在疯狂的修练,最近这段时间,李略甚至能够听到西边的大山深处密集的修练时的呼喝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次的巴蜀武举,还真是对手众多啊!”李略听着山那边传来的阵阵呼喝,心中暗暗道,放下干粮,一个猛子扎进了水潭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铛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阵响亮的钟声,犹如洪钟巨吕在山林上空回荡。这是武举的钟声,洪亮中透着一股古老深远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终于要开始了!”李略听着这钟声期望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渝州城中熙熙攘攘,无数的年轻朝气的面孔,从各个酒肆、客栈里涌了出来,汇成巨大的人流向着同一个方向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嗡!”

        人声鼎沸,嘈杂的声音响彻城池的上,人群议论纷纷,一个个学子兴奋的脸孔潮红,金色的光芒从云层照下,让这一切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!李略站在城门口,默默的望着这一切,就像要把眼前这所有的一切都记进脑海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里…将是我一生的!”李略脑海中闪过一道念头,随即微微一笑,举步迈入了这浩瀚的“千军万马”之中……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
  https://www.biqugebar.net/70_70204/26077334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bar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bar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