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重生之农女高飞记 > 玉面千娇(6)

玉面千娇(6)


宴会接近尾声时正主终于露面了。太子前来向皇后请安,卸下禁军统领一职的张晋近日正教授太子骑射,跟在一本正经的太子身后,一众贵女看得心旌动摇。要说当世最为清贵的未婚男子,张晋算是首屈一指了,样貌不俗身手佳,堪为皇后娘家张氏的顶梁门柱,未来必定是前途远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今日身着黑锦金纹暗花长袍,张皇后见那布料花纹甚是新,问道:“你这衣服做得好,布料也好。衬得人越发精神。”张晋嘴角微翘道:“娘娘好眼力,这是前些年风靡一时的念薇锦所作,黑色极少,末将也是偶然得之。”张皇后笑对莫维维说道:“要说也是凑巧,昔日裴大人与女儿失散,研制出这念薇锦,可谓是千金难买。现在你们父女团聚,多少贵妇闺秀扼腕长叹没有了好衣料制新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娘娘真是博闻强识,我等只知晓这锦缎很是华丽,却不知竟是裴大人为纪念女儿所制。”丞相夫人五十开外,对着年轻自己一半的皇后笑得见牙不见眼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不耐与一干女眷呆在一起,告退回去打趣张晋说道:“表舅舅可选了美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晋挑眉:“太子何意?”方彻摇头晃脑说道:“你莫欺我年少,母后想要找人说话不会召集那么多年轻小姐进宫,父皇说男儿当成家立业,你年后要当安州都督,母后是急着让你成家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太子说得没错,是不知娘娘会为我选哪家的小姐为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简单,母后必然会在花册勾名。表舅舅喜欢哪家小姐,我去为你改了便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对了。”张晋抚掌大笑:“太子殿下贵为储君,必定能在微臣亲事有独到见解。不若娘娘向皇禀报的时候,殿下为微臣仗义直言,求皇允准微臣自行择妻可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方彻挠挠头道:“这却有些难了,表舅舅也不说喜欢哪家小姐,本宫实在是言之无物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,殿下眼光独到,您为微臣选好便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真的?那可是你的妻子,本宫选的你若不喜欢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晋郑重承诺:“不会,殿下只管照着自己喜欢的选了便是。”方彻点点头:“好,眼下正是去父皇面前背书的时辰,寻着机会本宫向父皇进言。”“一切全仰仗殿下了!”张晋一本正经朝太子施礼,方彻自去见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事情还没有定论,青州急报,大将军常译在青州境内失踪,其坐骑遍体鳞伤奔逃到虎翼军营。奏折道是虎翼军主力驻扎京郊尚未回青州,大将军遇险或为北狄奸细所为。此说法有些牵强,朝臣奏道是此必是大将军心腹为调回兵力搜寻常译踪迹矫报,景元皇帝怒而斥道:“常译是朕亲封的护国大将军,临行前奏折道是外出寻名医医治常侯爷。朕亲自体验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痛,尔等简直不可理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皇帝震怒,进言的大臣暗恼自己没有摸清楚皇帝心思,颤颤道微臣有罪,退回队列作鹌鹑状。其余人并无良好建议,喻胜楠曾与常译并肩作战,敬佩其为人,禀报道:“陛下,常将军乃是朝廷不可多得的栋梁,此时莫名失踪必定不简单。恳请皇着虎翼军立即回防,严防北狄趁机生乱。另外可否敕令青平二州衙役捕快搜寻其踪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按喻将军的说法去办。”皇帝首肯,谕令随着下发各州,务必要寻回大邺朝忠臣良将。

        得知消息时,莫维维正窝在房里看书,紫妍拿了一封书信道是门外一名自称常寿的小厮送来,言明是武安侯府二少奶奶所写。莫维维心下诧异,不明白常寿为何借着靳玉华的名义给自己送信。拆开看时心情如坠冰窟,原来随常译出行的小五曾经发信号求救,留守青州的小六赶去查看时只见小五死在土沟内,常译却不见踪影。加之回营后发现常译坐骑,推测两人行经洛州与青州交界时遭遇偷袭,立即修书来报。常译出行向皇帝报备过,故而也层层报递了急奏。莫维维心急如焚联系了常寿,彼时他正清点人手要赶往青州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也要去!”莫维维语气坚定。常寿忙劝道:“向您传信是因为您迟早要知道,将军临行前吩咐凡事都不得欺瞒于您。属下安排好后去青州寻将军,您只管在京等候消息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既然将军让你们不要欺瞒于我,你们应该明白我在他心的分量。我现在并不是在和你商量,常寿,你听清楚,我要去寻他。”常寿无法,单膝下跪道:“属下遵命。”留书一封,莫维维迎着寒风随常寿一行直奔青州。

        裴骃下衙回来得知莫维维留书出走,冷冷吩咐紫妍:“既然你无法劝阻小姐,自去院跪着吧。她何时回来你何时起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卢钺忧心忡忡立时要出门去追,裴骃冷冷喝道:“你别忘了我吩咐的事情。陌薇那里我自有安排,公子即将回京,此事不容有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,妹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无碍,她自会乖乖回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朝廷的护国将军莫名失踪,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却出现在大家眼。先帝在时,通州王珣自告奋勇要治理通河使其永不泛滥,当时人人引为笑谈,二皇子力排众议支持王珣,如今岁月逝去,成效未显,昔日的二皇子登基称帝,众人皆道王珣是回来抱旧主子的大腿了。也有人担心,要是王珣差事办得不好,皇帝会不会一怒之下要了他的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堂之,王珣发话通河已经治理好,未来十年必无水患之忧。景元帝不解,询问其做法,王珣只说了两个字“疏、固”,呈的奏折详细叙述了做法,景元帝看后龙颜大悦,赞道:“爱卿真是大才,此法工程不大,成效却必定显著,不过为了天下人信服,还得看年后凌汛是否能安然度过。到时候若通河果真未泛滥,朕将昭告天下奉爱卿为国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谢陛下!”王珣不失倨傲行礼拜谢,施施然站入朝臣队列之。

  https://www.biqugebar.net/39_39726/1367092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bar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bar.net